从KL出发,大约2个半小时就达到MUAR。在还没有进入MUAR时,就有机会看看麻坡河的真面目。可能这河的关系,提供大量的食物于燕子,所以燕子的数量也不少。
在约定的地点和MR S见面后,就直接到他的燕屋。MR S 的燕屋是位于一个很好的地点,面对这麻坡河。根据MR S,有很多燕子在附近的数量觅食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。MR S的燕屋是独立式的,面积是38尺 X 90尺,4层楼高。一间很大的燕屋。燕屋开声已经有接近2年了,但是燕窝只有20++。根据MR S,每天都有很多燕子到来,但是燕屋的成长却很慢。
从燕屋的外面看,燕屋是做足防热步骤。MR S在燕屋的顶部加上一层屋顶,减少燕屋在太阳下曝晒。这有助于燕屋内的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。在进入燕屋后,觉得燕屋内的温度还是湿度都还不错,为什么燕子却增加很慢呢??我直接来到燕屋的漫游式,看看燕屋的设计。虽然燕屋的设计有一些较不严重的问题,但是这应该不是造成燕屋成长慢的最大为他。在和MR S交换我的意见后,就进入燕屋的筑窝空间。这时我看见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就是大约90%的燕窝是做在扬声器的上面。
在细心的观测后,才发现应该问题。我想这应该是燕屋成长慢的最大原因。
这个为MR S提供燕屋知识的顾问应该是一个很保守的人。从他的做法,我应该可以猜到他是将印尼的方式,建造这燕屋。在早期,印尼的燕屋很多是根据这样的做法,但是这做法已经不适合了。他的燕板是没有任何的线条,让燕子轻易的钩在燕板上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燕子是在扬声器上的燕板做窝,而不是我们时常看见的在扬声器旁做窝。因为燕子没有办法钩在燕板上,燕子只有钩在扬声器才能做窝。
无可否认,早期在印尼是用这方法也可以住燕。但是,现在我们所引的燕子已经习惯在容易让它们钩着的燕板筑窝,所以燕子没有办法在没有线条的燕板筑窝。燕子像人一样,当我们习惯了一个容易生存的方法,慢慢就会“退化”。燕子也是一样。当它们出生后就在容易钩着的燕板生活,慢慢的这“钩”的本领也会退化。在比较难钩的燕板,它们没有办法钩着,就不会入住你的燕屋。
